娛樂圈是個競爭激烈的「名利場」,很多明星的光鮮亮麗,僅只是表面現象。
當他們的工作、生活被鏡頭放大以后,大多數人也同樣需要面對現實的殘酷一面。
比如在最近開播的綜藝《無限超越班》中,僅僅一期節目,多位明星就遭遇了不小的尷尬。
而這些尷尬,還一不小心暴露出了圈中五條眾人看破不說破的隱藏規則。
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影視演員,成龍也參與了這檔節目的錄制,想必節目組的目的有兩個:
一來是為了增加看點和關注度,二來,也是想讓年輕人們見識見識前輩對于演員這份職業的真正態度。
的確,剛上場成龍就開始和新人們分享經驗,并提出需要兩位男生、一位女生,來完成他的某一個電影片段。
因為是動作戲,男演員們還是很感興趣,都積極自薦爭取,但是女演員們都低下了頭,都明白這不是個輕巧活兒。
只有沈月,勇敢站了出來。
看到這一幕,成龍首先是開心的。
不過他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,想了想后提問沈月:妳想聽實話嗎?
接著成龍就表示:對于沈月而言,想學動作戲,有點難,不是因為別的,只是身高太矮。
如果身高太矮,有一天要扮演女特務,動作戲是不會讓人信服的。
所以其實成龍試都沒讓沈月試試,便已經否定了她想要走得這條路,還一連說道:做后期很好。
好在沈月自己化解了尷尬,稱想學動作戲就當作健身了。
這就不禁令人想到一個問題,當下的很多演員,無論男女,不少人都會選擇隱瞞真實身高。
柳巖在節目里透露過當中的彎彎繞繞:
比如從女演員的角度看,除了沈月這樣偏矮的,太高了也不行。
所以一般一米七以上的女明星,都會把自己的身高減一點,不超過一米七,因為太高了就不好搭男演員了。
雖然誰都會說:實力最重要,但是沒想到,身高真的會限制她們的發展。
說起車保羅這個名字,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,但是一提起《鹿鼎記》里的「胖頭陀」,那可是不少人的青春記憶啊。
不過即便如此,他還是免不了在節目里遭遇了一場尷尬的拒絕。
起因是年輕演員們需要挑戰各大經典港片,其他劇作評委們選角時,大家都是十分熱情爭取角色,但到了《鹿鼎記》,眾人都沉默了。
這個時候,車保羅便主動向范世錡拋出「橄欖枝」,邀請他加入,沒成想范世錡一點面子不給,搖了搖頭:不敢碰。
至于原因,有兩個:
第一,《鹿鼎記》太牛、太經典;
第二,他和主演陳小春才一起參加過節目,兩人變得很熟,所以范世錡就更不敢碰這部經典之作了。
不過車保羅還是十分真誠地試圖用自己的例子打動范世錡:
我出演這部劇已經很久了,但是如今也有人看到我就知道:「那不是胖頭陀嗎?」,所以我成功了!
他還表示:正因為這部劇火,所以每一年都在翻拍一版一版又一版,越來越火……
范世錡聽后不僅不為所動,還說了一句大實話:但是還是第一版最火。
反正兩人聊到最后,范世錡還是拒絕了,他很堅持:我心中已經有第一選擇的角色。
當大家看到他最終選擇了《使徒行者》中的角色,相應的帶隊演員是許紹雄時,不少觀眾紛紛開始搖頭:年輕人原來是看不上人家咖位小的啊。
至此,雖然有很多網友在為車保羅打抱不平,覺得范世錡過于自我,但是為什麼其他導師沒有遇到如此的尷尬事兒呢?
其實說到底還是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:沒有知名度,資歷不作數。
車保羅這些年在娛樂圈幾乎是失去了姓名,論作品也不多,論人脈也不廣。
這種情況下,好不容易得來的展示機會,想必換作大多數年輕人,遇到這樣的選擇難題,都免不了會仔細斟酌斟酌。
這不是所謂的「勢力」,只是現實的殘酷。
就拿范世錡來說,在拒絕了車保羅之后,網絡上滿滿都是對他的爭議。
更多人的觀點是:
「妳就是看車保羅沒資源、沒背景、咖位小,所以妳才不選!」
「年輕人來這個平台就是為了學習的,前輩都做成這樣了還拒絕,真有點過分……」
試想一下,但凡把范世錡換作任何一個「當紅小生」,一眾網友還會這樣指責嗎?
想必更多是贊賞的聲音:
「沒錯,就應該堅持自我!」
「年輕人,有自信有想法是好事,有的時候真不能感情用事!」
說到底還是因為范世錡不夠火,雖然已經出道9年,但是要說個人代表作,也許只有《小敏家》一部,他擔任的還并不是主角。
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們一個個天天都在想我要怎麼才能火,因為火了以后,大家看他們的眼光、對他們的態度都會不一樣。
僅僅一期節目當中,就有三位女明星,因為「人設」而備受爭議:趙櫻子、薛凱琪和沈月。
在《浪姐》之前,大概沒幾個人認識趙櫻子,她自己引以為傲的代表作,根本沒能讓她成為當紅明星。
于是她便另辟蹊徑,想用獨特的性格,引發大眾關注。
在《無限超越班》的舞台上,她的確做到了讓評委和觀眾,所有人看到她都能想起一個詞:尷尬。
上來就「碰瓷」迪麗熱巴、楊冪、孟子義、古力娜扎,把自己定義為「迪冪孟扎」趙櫻子,不得不說,她還真是會,這幾位女星,有的有顏值,有的有知名度,全被她借用上了。
任憑大家如何評價,反正她樂在其中。
在角色選擇的環節,趙櫻子又繼續發揮自己的「作」技能,每一次都因為極其自信的發言,讓老師們成功繞過了她,導致其剩到最后無人選。
即便如此,她也并沒有反思,還在社交平台不停分享著個人心得。
不得不說,趙櫻子以為自己拿捏了「關注度密碼」,然而事實卻是:這樣的人設,大家更多是用「腦子進水」四個字來做評價。
雖然有人認為「黑紅」也是紅,但將來有一天趙櫻子想通了想轉型,就難了。
而薛凱琪卻不一樣,她不是自己凹的人設,而是年輕的容貌給她帶來了被禁錮住的少女人設。
薛凱琪想要改變現狀,但是問題就擺在面前:惠英紅多次強調,雖然她40多歲了,但是給人的感覺還是「瓷娃娃」,完全沒有40歲女人該有的成熟魅力。
當下的薛凱琪,其實也為自己的「少女感」感到困惑。
但話說回來,在這個人人都喜歡被夸年輕的娛樂圈,這又何嘗不是薛凱琪前些年堅持走少女人設而不轉型所帶來的「后遺癥」呢。
再說說沈月,節目播出以后,「沈月社恐」這樣的詞條登上了熱搜,因為她在上台做自我介紹時,緊張到快哭了。
但是不少觀眾看到這一幕就驚訝了:不對啊,之前她向成龍自薦時可不是這樣啊。
同一期節目,兩種性格?
再舉個例子,很多人都知道沈月是學后期的,剪輯視訊對她而言應該不在話下,而且在平日的生活里,她也經常會做視訊記錄。
但是到了節目里,她卻對韓雪說自己不會用電腦的剪輯軟件,只會用手機,這一不小心,又有點自相矛盾了。
也許是節目組的安排,也有可能是為了博看點,反正這前后不搭的幾個小細節,真讓沈月敗掉了不少好感。
這也足夠說明一個道理,在娛樂圈,人設這個東西,真別輕易立,因為沒有永遠的人設,只有真實面對觀眾,才有可能走得長遠。
比如郭曉婷,雖然她的名氣不大,也沒怎麼演過主角,但是她就是不刻意搶風頭、專注于自己的專業,該說話時說話,該聆聽時聆聽。
反而贏得了評委、觀眾的一致好感。
大家還記得李成儒近些年是怎麼又火起來的嗎?
對,就是那幾句「如鯁在喉,如坐針氈,如芒刺背……」
沒成想拍了那麼多影視劇沒有到大紅大紫的地步,當了那麼一兩次評委,就火遍了大江南北。
于是越來越多的前輩演員們開始走上這條道路,比如這次的爾冬升和吳鎮宇,用同樣的方式,他們也收獲了不少關注:
趙櫻子說網友們給她取外號叫「迪冪孟扎」趙櫻子,那是對她顏值的認可。
吳鎮宇毫不客氣:「有沒有說妳四不像的意思呢?」
爾冬升更是直接:「那是損妳呢吧?」
趙櫻子解釋當年自己在紅毯上是真的摔倒,吳鎮宇聽后忍不住反問:「為什麼摔得那麼假呢?」
聽到年輕人說自己的粉絲可能不希望他拍吻戲,吳鎮宇十分無奈:
「妳媽都不關心妳拍吻戲,妳還擔心粉絲,太厲害了現在這幫演員,怪不得我們現在還能存在,還能演戲!」
曾幾何時,「真實」本就應該是演員們面對鏡頭時該有的態度和素質,但現在,說幾句大實話就會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。
要怪只能怪這個圈子里的真實面孔,越來越少了。